“竹林七贤”之领袖的嵇康,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?

本文已影响2.84W人 

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混乱、社会最痛苦的时代,此极端环境也造就了一批追求精神自由、富有人文精神、不与黑暗现实苟合的文人雅士。其中“竹林七贤”之领袖嵇康,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。

嵇康早年家境贫困,但他志向远大,好学上进,精通文学、玄学、音乐等诸多才艺,长大后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,也算是皇亲国戚,当过中散大夫,史称“嵇中散”。

当时,曹魏朝政大权都控制在司马昭手中,嵇康不愿归附,所以遭到执政者的忌恨。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,却受到冷遇轻蔑,心胸狭隘的钟会就一直寻机报复嵇康。

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”,嵇康的朋友吕安牵扯一桩案子,嵇康出面帮他说了几句话,就被钟会等人借机构陷,劝司马昭乘机除掉两人,嵇康就被朝廷判了死刑。

“竹林七贤”之领袖的嵇康,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?

博学多才的嵇康

其实,嵇康之死,不愿归附司马氏只是一个诱因,更深层的原因,在于他提出的“非汤武而薄周孔”、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的人生理念,危及到了司马氏集团的统治:藐视圣人经典,不遵从世俗礼法,我行我素。如此下去人心不古,必危害朝廷社稷。所以,杀嵇康是朝廷维持黑暗统治所需。

“竹林七贤”之领袖的嵇康,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? 第2张

追求“越名教而任自然”的嵇康

嵇康东市受刑当日,三千太学生集体向朝廷请愿,请求赦免嵇康,并要拜嵇康为师,但这滔滔民意没有被朝廷接受。刑台上的嵇康没有书生的懦弱,白皙消瘦的脸庞上透着坚毅与执着。

他要过一把琴,屏息暝思后劲抚《广陵散》,弦起处风息云滞,天地俱寂。随情感浸润于五弦,行云流水似仙乐袅袅,铮铮琴声若金戈铁马,台下成千上万的人都心胸激荡、感喟动容。

“竹林七贤”之领袖的嵇康,最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? 第3张

嵇康临刑前劲抚《广陵散》

曲子抚完,嵇康仰天长叹:“袁孝尼曾经向我学习此曲,我却吝惜不肯传他,《广陵散》从此绝世了!”说完,嵇康引颈受戮,慷慨赴死。台下哭声一片,天地为之变色。

嵇康是个坚守情操道义的人。他憎恨黑暗现实,远离官场当一名打铁匠,在红红炉火中摆脱约束,释放人性;他写就文化史上有名的《与山巨源绝交书》,与推荐他做官的好友山涛决裂,以明节操心志;为守大道,他不肯低头、不惜赴死,表现了“若苟且,毋宁死”的坚贞信念。

回望那个乱世年代,嵇康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!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