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森主义历史 杨森主义历史百科

本文已影响3.78K人 

杨森主义,外文名叫做Jansenism,是在法国及荷兰境内的异端运动,流行时间是在十七及十八世纪,创立者是康内留斯·奥图·杨森,理论是强调原罪、人类的全然败坏、恩典的必要和预定论。

杨森主义历史 杨森主义历史百科

詹森主义(Jansenism)是17世纪天主教中詹森派教会的神学主张,主要根据詹森的著作《奥古斯丁书》发展而成。

在天主教内部,一直都有一群很有影响力的奥古斯丁主义者,而詹森主义就是其中很典型的代表。所谓詹森主义,就是十七世纪在天主教内部兴起的一场神学运动,旨在反抗天主教内部越来越猖獗的伯拉纠主义的影响(尤其是莫林纳主义Molinism),重申古典的奥古斯丁主义。在比利时,一直都有很强的奥古斯丁主义的影响,其中著名的鲁汶大学更是奥古斯丁主义的坚固大本营。鲁汶大学在与天主教内部的半伯拉纠主义的争论中,明确坚持:预定必定先于预知,堕落的人完全丧失任何转向上帝的自由,唯独依靠上帝的恩典更新意志。詹森正是成长在这一背景下。 1640年,在詹森死后,他所写的《奥古斯丁》出版发行,这成为詹森主义的起点。在这本书中,詹森对伯拉纠主义和莫林纳主义进行了全面的批判,主张完全的回到奥古斯丁。詹森主义极力反对莫林那主义,保卫奥古斯丁的“恩宠论”,认为人性由于原罪而败坏,自由意志随之而丧失;人若没有上帝恩宠,便为肉欲所摆布而不能行善避恶,不能遵守上帝的‘十诫’;上帝若赐给人恩宠,人的自由意志便不能反抗。教会的最高权力不属于教宗而属于公会议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